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新闻动态

培训分享 | 青年教师培训计划——如何开展教育领域的质性研究

2024.03.22            浏览量:

前言


2024年3月15号和3月20号我院首席专家、美国5C教育研究院院长、儿童心理学家、阅读教育专家,审辩和创造思维教育的倡导者李文玲教授为分院教师们带来了《如何开展教育领域的质性研究》的系列培训。这也是分院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培训计划的一部分,旨在提升教师们开展教育领域科学研究的能力。



此次培训开展之前,李教授跟各个教研室的老师进行了访谈,了解大家在科研工作中的困惑,根据教师们的反馈确定了此次培训的主题和内容。


培训中,李老师首先抛出了一个问题:质性研究跟量性研究的区别有哪些?接着结合老师们的提问,从研究方法的界定、样本选择、数据处理、研究伦理、不同质性研究方法的对比、研究可靠性和有效性检验等几个方面全面剖析、解读了质性研究在教育领域中的常用方法和形式。同时,李老师以自己的研究为例,为教师们介绍了质性研究在教育领域中常用的方法:


01  访谈: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或电话等形式的交流,了解他们的观点、经验和感受。

02  观察:观察教育场景中的行为、互动和现象,记录详细的描述和见解。

03  案例研究:深入研究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教育案例,以了解特定情境下的教育实践和结果。

04  文本分析:对教育相关的文本,如教材、政策文件、学生作品等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解读。

05  焦点小组:组织一组研究对象进行集体讨论,收集他们的共同看法和不同意见。

06  叙事研究:通过个人或群体的故事和经历,探究教育中的主题和问题。

07  行动研究:研究者与实践者合作,在实践中进行研究,以改进教育实践。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教育现象,探析教育问题,以及教育政策实践的效果。选择合适的方法取决于研究问题、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同时,在进行质性研究时,需要注重方法的严谨性和有效性,通过三角互证法(Triangulation method)从多个角度和立场收集有关情况的观察和解释,并对它们进行比较,从而达到修正观点的目的。



在第二场培训中,李老师提前为大家布置了文献阅读的任务,大家先就文献中使用的质性研究方法进行讨论,李老师总结质性研究的过程及需要注意的关键点。然后,不同教研室的老师们则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李老师布置的研究主题,具体讨论研究思路、形成研究设计,并于课堂上进行分享,李老师则给予相应的反馈并为研究设计提出完善的建议和意见。



教师们的反馈与收获


李文玲教授的系列讲座“如何开展教育领域的质性研究”为我打开了新的科研思路,聆听讲座的过程使我对于质性研究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知。质性研究有哪些优势和劣势?如何确定质性研究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个案法的数据资料如何整理分析?李老师认真详实的讲述,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以及自信开放的科研风范给我留下了的深刻印象。质性研究能够为教育等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提供更丰富和深入的理解,在量化研究“大行其道”的今天,质性研究不可替代的作用更应得以确立并发扬开来。

——应用心理学教研室谌鹏飞


李文玲教授本次有关“质性研究”的培训对于我们教师而言可谓是科研探索路上的“及时雨”,我从中收益良多,概括而言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在本次培训中我们更加系统地掌握了“质性研究”这种人文社会学科常用的研究方法。培训内容是李老师聚焦教师们在一线科研中常见的问题和困惑所设计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指导意义。其次,李老师在本次培训中为老师们介绍了一系列“质性研究”的实用工具和方法,不仅有助于我们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还能激发我们的研究灵感,让我们能够从新的视角思考问题,发现一些之前忽略的研究方向。最后但非常重要,也是使我深受触动和启发的是李老师本次培训课程的教学方式,虽然只有两次,但能切实感受到李老师的精心设计和巧妙用心。这种让参与培训的老师们围绕本学科真实焦点问题全部“动起来”进行思考和探究的培训方式是践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典范。另外,老师们在本次培训中相互探讨、交流,也为彼此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合作机会。感谢李老师和分院组织这场优质、生动的培训,未来希望能有更多与专家学习探讨、与各专业老师交流合作的机会。

——学前教育教研室苏颖


通过参加李文玲教授关于质性研究的培训,我收获颇丰:
首先,李文玲教授的讲解为我打开了全新的视角,使我深刻理解了质性研究的独特魅力。其中,三角测量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方法强调从多个角度、多个来源搜集数据,确保研究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我认识到,在进行研究设计时,不能只局限于单一的视角或数据来源,而应该从多个维度去考察问题,这样才能更全面地揭示现象的本质。

其次,小组围绕特定研究主题进行的深入讨论使我受益匪浅,通过交流思想、分享观点,我逐渐明确了一个研究的设计与思路应该关注哪些关键点,以及如何从这些点出发进行深入探究。这种小组讨论的方式不仅让我收获了知识,还锻炼了我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此外,我还认识到小组讨论是深度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小组讨论中,我们可以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激发我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能够提升我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最后,这次培训让我意识到质性研究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质性研究不仅可以揭示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机制,还可以为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有力的依据。因此,我将更加注重对质性研究方法和技能的学习和应用,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实践和学术研究。
总之,参加李文玲教授关于质性研究的培训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经历。我不仅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和技能,还深刻体会到了质性研究的魅力和价值。我相信这些收获将对我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教育学教研室刘金彦


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师,深知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对于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性。有幸参加了李文玲老师关于如何开展质性研究的讲座,收获颇丰,对小学科学和跨学科教学研究有了更深的启发。李老师详细讲解了质性研究的核心原则和具体操作方法,我也深刻体会到,质性研究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学习过程,更能够揭示教育现象背后的深层逻辑和规律。尤其是在小学科学和跨学科教学方面,质性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工具。科学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跨学科教学则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与创新。通过质性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探索学生在科学学习和跨学科实践中的真实体验和需求,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符合他们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会更加注重运用量化和质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不断探索和创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其全面发展。

——小学教育教研室贺甜甜


这场《如何开展教育领域的定性研究》的科研培训,带给我启发式的思考和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作为英语专业的老师,这类培训对我们发现教学问题、深入了解学生、拓展教学视野和提高教学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是因为教育科学通过严谨的调查和分析,揭开了教学方法、学习理论等方面的规律性和普适性,为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它一丝不苟、严格规范。英语教学需要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这包括对语言习得理论、教学方法和评估策略等方面的深入了解和研究。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系统的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语言学习过程,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提高教学效果。“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一线教师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展开教育实践,这些研究的经历和成果也将会不断沉淀,集聚成我们在教学设计和课堂讲授时突现的灵感和闪光。我们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展,以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学生的语言学习和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促进英语教育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英语教研室杨欢


学校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东仪路8号    


Copyright 2017 Xi'an Eurasia University , All Rights Reserved , 陕ICP备13005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