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0
浏览量:
2022年8月18日,我校人文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郭妍宁、孙悦两名同学,在全国第十一届“华文”学前教育师范生教学能力测试与交流展示活动中,斩获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的佳绩。
全国第十一届“华文”学前教育师范生教学能力测试与交流展示活动,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微格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共计有来自全国38所师范类院校,243名选手参加,旨在强化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创新意识,促进学科发展与质量提升,助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人文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是专业成立六年以来,首次组织学生参与国家级赛事的一次“试航”,组队以学生自由报名为主,比赛准备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教师全程观察与陪伴,充分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关键环节适度提问、引发思考,仅在学生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并主动咨询时才给予有限的、必要的协助……
令老师们欣喜的是:从课题选择、教案撰写、说课训练、教具制作、模拟课堂到答辩训练,参赛的两名同学充分展示了对专业的热爱、学习的热情和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同时,学生们也表示:通过和同类院校参赛选手同台竞技,学生们更清晰地看到自己专业学习的优势,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参与这样的比赛,能够站在更广阔的视野中审视自我,找到自我发展的方向。
本次比赛,对于学前教育的师生来说,虽然是两名学生的一次探索性的“试航”,但也在某些方面打消了老师们担心理念可能不同,教学侧重点也不尽相同而带来的观点冲突的困扰,增强了师生“以赛促教”的信心,以及专业改革和发展方向的信心。
比赛虽然落幕,但对于学龄前儿童教育教学的创新与探索、学前教育职前教师培养的创新与探索而言,每天都是新的开始。学前教育专业将不断着眼于学前教育改革与未来教育发展需要,充分挖掘专业优势,加强与行业的链接,构建课程体系与职业框架,努力培养更多德行深厚、儿童为本、全面育人、适应未来需要的优秀教师。
获奖名单
参赛感想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参加这次华文杯教学能力测试活动,不仅是对我大学学习专业知识能力的‘第三方’测试,也是一场深刻有意义的磨练。
我从最初摸不到头绪,到最后在测试中呈现出一个完整的音乐活动。在此过程中我们学前教育专业的几位指导老师一直在陪伴、鼓励、启发着我,用他们的关切与行动生动地诠释着学校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以及我们分院倡导的“教育是阳光和水,可以滋养却不可以替代”的教育观。从而深切地体会到,什么是教育人理性且专业的爱。
比赛期间,我们反反复复地打磨与练习,精细到每一字,每一遍的打磨,都让我找到新的提升点。也正是这一次学习交流的机会,让我意识到在教学能力与知识储备上我还有许多的欠缺,也让我明确了未来弥补与提升的空间。
感谢主办方与学校为我们提供此次机会与平台,也真诚地感谢我们认真且可爱的指导老师们!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统本学前1904班孙悦
“作为未来的幼师,我能够参加本次华文杯教学能力活动展示与交流,对自己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磨砺和提升。
感谢我们的李洋老师、郑嘉宝老师、高田幸子老师和苏颖老师的全程护航。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完成了片段活动设计教案的撰写和活动展示的设计。他们睿智地提出疑问和看似不经意的经验分享,总能在我们处在混乱中时点亮一道光,打破自己思考的误区,认知的局限,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向。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使我们对幼儿园教学有着更深一步的了解,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自身不足和需要改进、提升的地方。
最后感谢老师们的悉心指导,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和难忘的经历!”
——统本学前1902班郭妍宁
参与配课同学感受
“在这两天时间里我认识了两位很棒的小伙伴。她们新颖的活动内容和教学方式都让我很惊艳,尤其是对艺术领域的活动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她们认真、细心且很有耐心,一遍遍地练习、打磨,不断地细化活动内容,让活动的每个环节都以最好的方式来呈现。她们活泼开朗,满是对所学专业的热爱,这些都很吸引我。在给她们配课的同时,我也了解到一些新的领域,让我对幼儿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有了新的认知。对我来说这是一次很棒且很有意义的活动。”
“在配课的这两天中,我认识到了两位非常优秀的学姐。她们的教学方式改变了我对传统教学的印象。在教学中,她们运用教学法,显示出了非常强的专业知识,她们在艺术上的教学更贴近孩子,让我知道,原来艺术教学可以这样。同时,她们对于课程进行一遍遍地练习、打磨和加工,不仅让我看到了她们对于这个专业的热爱,也让我知道了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应该有的专业素养。总之,这次的活动让我受益颇深。”
假期老师们的线上指导
教学活动材料制作
说课磨课日常训练
参赛学生线上交流展示与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