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5
浏览量:
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赋能教育变革的当下,AI正以多维路径重构教学形态。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核心技术,AI不仅能实现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智能作业批改和学情动态监测,更在教师专业发展领域展现出独特价值。由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自主研发的智能教研系统“AI教研员”,通过课堂语音识别、师生行为捕捉、教学环节拆解等技术手段,对课堂教学进行全息化诊断分析,既能实时生成涵盖教学目标达成、互动有效性、策略适配性等维度的量化评估,又能建立教师成长数字画像,提供精准改进建议。相较于传统教研模式,AI教研员突破时空限制,以全流程数据采集和智能算法模型,构建起“诊断-反馈-提升”的闭环支持系统,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全天候智能伙伴,为教育质量提升注入科技动能。

人文教育学院“AI教研员”深度实践案例解析讲座现场
在人文教育学院“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常常在思考:如何更好地使用AI工具帮助自身更好地反思教学行为?如何更好地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给予学生更加有力的帮助和支持?如何让AI工具赋能高校课堂以温度,让我们在技术的帮助下,更高效专注地前行?
在上述背景下,4月11日下午,由人文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质量研究中心主办、西安欧亚学院教师发展中心协办的《“AI教研员”深度实践案例解析》专场讲座,在北E417举行。讲座邀请了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名校+”副校长刘朦朦老师介绍了“AI教研员”的应用背景、功能定位、聚焦优势、使用场景、标准研究、核心功能、应用成效等。

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名校+”副校长刘朦朦老师
刘校长深度解析了“AI教研员”在该校“名校+”教育共同体深度实践应用的现状,该人工智能系统基于为学校当前教师队伍庞大且发展迅速的背景下,持续进行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师发展的诉求,尤其针对传统教研员人工听评课主观性强,评估碎片化,缺乏长期追踪与精准评估等难点,提供了具有突破性的优化方案。
刘校长详细讲解了“AI教研员”在解决这些问题过程的中是如何高效便捷地辅助老师工作的。通过这一功能,可以实现为每位教师配备专业“AI教研员”,助力教师专业成长,通过低成本、轻量化的精准教研支持,推动区域教学质量均衡发展。刘校长形象地比喻传统教研员是“老中医把脉”,“AI教研员”是“全身体检+智能药方”。通过“AI教研员”可以实时分析教师的课堂,5分钟生成多维度报告,全流程数据采集,关联新课标、学情库,“一课一策”推送适配案例与模版,动态成长档案,量化呈现进步曲线等功能。同时,它使用便捷、高效,零硬件投入,低成本、轻量级,手机即可完成诊断。
最后,刘校长团队成员实时演示了“AI教研员”的操作方法,现场生成了AI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报告、师生对话实况记录等,内容全面详实,为教师提供了课堂教学质量全方位分析与指导。AI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报告从教学目标达成度、课堂互动有效性、教学策略适配性、学习兴趣激发等六个维度,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教学语言进行了全面分析解读,每个维度都包括评分标准、支持数据、策略建议三个方面,其中,建议部分的突出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具体指导,便于教师具体实操,进行课堂改进。
本次讲座引发参会教师的深入思考,陕师大实验小学团队“从小学课堂教学现实痛点出发,自主研发AI智能体,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实践运用中不断改进更新迭代,产生了绝佳的使用效果,给予老师们很多启发。随后,老师们研讨了AI教研员评价标准与评价体系的底层逻辑,其依据弗兰德斯行为编码体系、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与课堂互动的编码、近400条具体行为编码与上万条语料分析的运行机制,引发了在场老师的深入思考,为老师们后续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未来我院教师将以此案例为切入点,深入思考数字信息化时代AI工具助力解决课堂教学实际问题,实现AI智能助力未来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
教师学习体会:
参加陕师大实验小学AI教研员案例研讨会,深感其工具开发与师范生培养需求高度契合。作为教师教育工作者,在前期探索如何优化师范生模拟课堂评价时,曾尝试借助技术实现精准反馈,而实验小学基于课堂录音的AI分析系统切实提供了可行路径——从提问有效性、互动分层到学科语言规范性,各项指标的数据诊断与改进建议,精准对应师范生从“教学演练”到“实战优化”的成长痛点。特别受启发的是目前就职于实验小学的我校毕业生成长案例:通过AI教研员对课堂语言的逐句分析,新手教师能得到针对性指导和建议,进步显著。本学期计划将此类工具嵌入师范生教学技能实训中,让人工智能成为教学能力培养的精准支架,助力未来教师实现从知识传递到思维培养的专业提升。
——小学教育专业教师贺甜甜
听完今天下午AI教研员的讲座,我深切感受到了新技术赋能教育的力量。AI教研员能够精准剖析教师课堂语言质量、师生互动效度,连师生情感传递都能做到量化反馈,这将为教师自省与专业成长提供一个及时“显微镜”。对英语专业学生而言,学生在试讲后即刻获得发音纠错、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比对报告,让成长路径更清晰和高效。作为英语教师,我非常期待能够在未来使用AI优化日常教研,也感动于像“AI教研员”这样的智能伙伴正温柔地托举每一份教学热忱,让师生的教育梦想在技术的温度中扎实生长。
——英语专业教师谢长菊
“AI教研员”应用展示震撼到了我,其对标国家课程标准生成的教学设计和课堂评价非常精准细致,个性化地帮助到了师生。作为一位英语教学法老师,我一直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接触一线教学实况的机会,所以非常期待这个应用能够为我的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儿童英语教学模拟场景和优质标准化教学设计与实施案例库,跨文化互动场景,以及职前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指导,将优秀的资源拓展到更多的应用场景。
——英语专业教师薛雯
参加本次讲座,对我而言既是一次技术认知的革新,更是一场教育理念的深层碰撞。作为高校教师,我看到了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参照系,也触碰到大学课堂智能化改革的痛点与可能路径。“AI教研员”系统,其全流程数据采集与多维度诊断模型令人耳目一新。尤其是“师生对话实况记录”功能让我不禁联想到小组讨论课中常面临的困境:如何客观记录十余个小组的学习讨论质量?传统人工观察往往遗漏细节,而“AI教研员”则能实现讨论内容的关键词提取、逻辑链分析和创新点识别,未来我将尝试将其运用在课堂中,破解小组学习讨论中质量评价的难题。
——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陈懿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