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4
浏览量: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所有儿童,包括残障儿童和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都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并有权在当地学校与同龄人一起接受教育。2022年,《“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明确提出,“遵循特殊教育规律,以适宜融合为目标,按照拓展学段服务,推进融合教育”的总体要求。
所谓融合教育,指有特殊需要的孩子与普通孩子一起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获得公平对待。但目前,专业师资力量缺乏是限制融合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2020年统计数据显示,特殊教育在校生88万多人,其中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在校生约44万人,特殊教育专任教师主要服务于特教学校,面向普通学校特需儿童的专业教师资源极其缺乏。
人文教育学院院长助理寇延老师介绍“影子教师培训项目”的背景和目标
2025年4月2日,沐心田教育集团,长期专注融合教育行业发展的江湉老师为人文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师生带来了以“共融·共生·共成长”为题的大学生职业进阶指南暨影子教师项目说明会。“目前,高校融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缺口极大,无法满足学龄特需儿童在普通学校就读的教育需求”,通过呈现近十年学龄特需儿童的人数曲线,江老师特别强调了这一点。
接下来,江老师讲述了自己投身融合教育行业的经历和接触到了真实案例。江老师指出,每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融合教育能够帮助那些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更好地融入集体,提升社交技能,促进全面发展,并激发他们的潜能。“特需儿童的潜力应该被看见,如果教育得当,他们也可以取得非凡的成就”。但目前民众对特需儿童还不了解,甚至存在偏见和歧视。推动融合教育需要社区、学校、家庭与高校的共同努力。
江湉老师
最后,江老师分享了“成为一名优秀的融合教育影子教师”必备的能力素质,包括仁者之心、热爱教育事业、自我学习和团队协作。讲座结束后,江老师与现场学生互动交流,解答学生们的疑问,比如就如何处理与特需儿童的关系,江老师强调了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性。影子教师的工作目标是让特需儿童能够独立适应生活,融入教育环境。当他们能够完成生活和学习任务时,教师就要逐渐撤出,减少教育和指导。
“每一个生命都应该被善待”,借由此次讲座,融合教育的理念在学生们心中扎了根,同时开拓了专业视野,让学生们看到了心理学专业未来就业的多种可能性。这也与人文教育学院“关注孩子的终身习得与幸福”的教育使命不谋而合。接下来,人文教育学院将推出“影子教师培训项目”,打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课程,内容涵盖理论知识学习、方法与案例分析、融合教育实操三大模块,着力培养胜任融合教育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此举不仅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就业路径,也为更多特需儿童提供高品质的教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