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新闻动态

共话科研之路,赋能教师成长——人文教育学院202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论证会圆满举行

2025.03.22            浏览量:

       为进一步提升科研水平,助力教师专业成长,3 月 21 日,西安欧亚学院人文教育学院在北区 E508教室举办 2025 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及省级教改项目论证会。会议特邀西安社科院二级研究员张永春、西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姚聪莉教授、陕西师范大学特殊儿童认知与行为研究中心负责人赵微教授、西安欧亚学院人文教育学院首席专家李文玲教授担任评审。

34DCA


l 项目亮点纷呈,聚焦前沿领域

本次论证会共评审8 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与2 项教改项目,研究方向涵盖教育技术、心理健康、学前教育、教师素养等多个领域。


l 专家精准指导,助力项目提质

本次论证会采用 "汇报 + 点评" 的形式,专家们从研究设计、研究内容与方法、成果凝练、写作规范等维度提出专业建议。

1.规范研究设计:建议研究内容细化至具体环节,研究方法需可操作、可测量,技术路线图需清晰展示逻辑链条。

2.突出成果导向:鼓励成果形式多样化,如教学案例库、课程资源包等,增强项目的可推广性。

3.强化团队协作:注重跨学科、跨职称的团队结构,整合资源提升研究深度。



l 教师反思,在磨砺中成长


应用心理学专业苏淑英老师:经过无数个日夜的精心打磨,申报书呈现在了专家们的面前。然而,专家们的提问让我认识到:研究不可贪大求全,核心观点更应清晰呈现,直击问题本质。这次论证会不仅仅是一次宝贵的经历,更是我学术道路上的一次重要蜕变。感谢本次项目论证会,让我在反思中成长,在磨砺中前行。


小学教育专业李丹老师:参加此次课题申报论证会,我深受触动,同时也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以往参与课题申报时,我多是与他人合作,负责部分内容,缺乏整体把控大课题的经验,可以说在这方面是个“小白”。过去总想着将所有能想到的重要内容、调研方向和创新点都纳入其中,却因内容过于庞杂而忽略了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导致题目与内容存在偏差。通过这次论证会,专家们以他们深厚的学术造诣和敏锐的洞察力,帮助我跳出了思维的误区,让我学会以更客观的视角审视自己的研究。专家们不仅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在问题界定、调研内容上的矛盾和疏漏,还为我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改进建议,让我深刻意识到学术研究不仅需要创新的思维,更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严谨的学术态度。学术研究的深度和专业性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在不断反思与修正中逐步提升。保持谦逊的态度,虚心接受批评与指导,努力在学术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教育学专业曾红艳老师:专家们从选题依据、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到预期成果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此次论证会不仅让我更加明确了申报书撰写的注意事项和改进方向,还拓宽了我的研究视野,提升了科研素养。专家们的指导让我对申报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充满信心,也坚定了我继续努力提升科研能力的决心。


       英语专业李曼老师:我深刻感受到了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会上,两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对课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些观点不仅拓宽了我对课题的理解,也让我意识到前期准备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特别是在论证过程中,针对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方式的讨论,使我更加明确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改进措施。此外,通过与其他成员的交流,我也学习到了他们在申报上的宝贵经验。这次会议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课题一定会取得预期的成果。


学校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东仪路8号    


Copyright 2017 Xi'an Eurasia University , All Rights Reserved , 陕ICP备13005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