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学院·π丨陈阳:让教育为更多的人,创造提升生命品质的可能

2025.03.14            浏览量:



Q:人文教育学院拥有与众不同的教育教学理念,例如诊断式教育、“儿童是灵性的生命”的儿童观,是从一开始就确定了这样的理念吗?


陈阳:在人文教育学院刚开始成立之初,我们就已经将底层的理念框架设计好了。“诊断式效育(clinical education)”是最初明确提出来的,它来自于墨尔本大学。其实我们一直觉得这个词的提法不是特别好,但目前还没有找到一个适合的词来代替它。它大致的意思就是指,针对每一个不同的个体,每一个个体发展的不同的时段,它都应该有不同的教育的方案,所以我们叫“一人一方、一时一方”,和我们的中医有点像。


有一种儿童观叫“白纸论”,认为孩子生来是一张白纸,给他画成什么样,他就会变成什么样;另一种儿童观叫“种子观”,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种子,那么种子是自己要成长、要发芽,他整个的成长过程是他自己生命的一个发展过程,而教育是阳光、是水,可以滋养他,可以支持他,但是不能替代他,所以要迁就每一个个体成长的需求,只能说我们选择倾向于相信“种子论”的儿童观。


因为生命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它没有办法预设起点,也没有办法预设可能的未来,你会看到这个孩子他永远和你设想的不一样,你为他创设了场景,而他给你的答案往往与你最初的设想是有差距的,但是他又很独特,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魅力,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要学习去做一个支持者、一个服务者。


Q:诸如诊断式教育、种子观等,人文教育学院的学生们会很好地接受并且践行吗?


陈阳:在我们欧亚学院的大环境里,本身有一个优势,那就是我们在十几年就开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落地探索,期待每一个学生成为自己本来的样子,我们整个校园里所有管理的细节、服务的细节,教育教学的形式及创新方面的变革都在支持这样的理念的发生,所以当学生们来到这样一个地方,他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慢慢地去体会这样的观念这是我们得天独厚的地方。



对人文的学生而言,在很多场景中,他们是能感受到这种文化支持对自己成长带来的变化的。例如,在北e新的空间落成了之后,各个专业、学院的学生都喜欢在这个楼里停留,有自习、学习的同学,也有来拍照打卡的同学,也有练课的同学,当然还有谈恋爱的同学。那么人文的孩子很有趣,他们就提出来一个方案,把所有学生对空间使用的功能划分为不同的类型,然后开辟出专门的区域去满足不同人的诉求


“人文芝士空间”倡议书




比如,想谈恋爱的同学我们就给他们一个恋爱自习室,需要深度学习的同学给他们设立沉浸式自习室,所有进入这个空间的人,都要尊重保持安静的要求,给直播打卡拍照的同学,也开辟了专门的时段来满足他们打卡的需求。就这样自然而然地,他们懂得了怎样与一个系统和社会的多元诉求去和谐共生。


我们教育理念中最核心的一部分就是,当你都不能接纳你身边的朋友、同学和你有不一样的诉求,和你有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和相处方式,你怎么可能会尊重孩子、尊重学生他不一样,但是又很珍贵的那个表现呢?所以这个也可以说是我们的理念在学生身上的呈现。



Q:所以人文在培养学生的过程当中,会更关注培养他们哪方面的能力?


陈阳:我们针对不同的专业会有一些不同的能力模型,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我们提出来一个“五力模型”。第一力就是审美力,强调学生的审美素养,就是“真善美”。何为“真”?真是对真实功能的觉察。比如椅子,椅子的小小、高矮要基本符合适龄人群身高的需要,这就是真实的功能需要。其次是“善”,善是什么?善就是为他人着想、考虑他人,是利他的,例如椅子要坐着舒服,尽量满足不同使用者不同场景下的需求。然后是“美”,是到了艺术的、关于设计上的美,它是外在的,但美是内在精神世界的外化的符号化的表达。所以“真善美”是我们所解读的审美能力。为什么将“审美”称之为一种能力,就是你得能够挖掘真实的需求,有利他的想法,同时还能知道通过一些好的方式去将它表达出来,使他人在美的体验中被潜移默化地赋能。


人文教育学院公益活动


第二个是思考力,主要指审辩式思维与创新设计思维。其次是领导力,如果我们要培养一个未来的教师,用各种各样的知识堆叠和技能训练,这样其实是培养不出来有高度、有深度的好教师的。因为有时候解决问题的答案往往在上一个维度,我们必须得在向上的维度去寻找下一个解决问题的答案。比如学前教育的学生,如果他们知道作为园长怎么思考园所的定位和发展,那么他们对于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就会有一个思考的框架,而不仅仅是完成一个标准动作。


观察力是指对儿童行为观察与评估的能力,最后一个是游戏力,游戏力很有趣,我们要培养一个好玩的人。一个会玩的人,一定是一个有趣的、拥有生命力的,充满创意的、热爱生活的人。这样的人更适合做儿童教育。


一定要特别注意“玩”这件事情,一个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是有无限的可能,是充满想象力、充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成人的我们今天去创造这样一个采访的场景,你要觉得它好玩,它就是一个极其好玩的过程。再比如说我自己,我本身的工作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充满游戏化乐趣的升级打怪、自我成长的过程,所以好玩非常重要。



Q:现代信息技术为知识共享带来可能,在ChatGPT引发热议后,有一种观点认为,未来的人工智能将极大地冲击教育行业以及教育制度的优势。您认同这个观点吗?


陈阳:这个事情不能这么简单的能下定义,我们首先要看我们的教育在培养什么。如果说它培养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精确性,那么新技术的发展对这部分能力确实是不友好的。但是如果我们教育教学的方式,培养了学生更好的自律能力、更专注地投入一件事情的品质或者是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在这个层面上,我们的教育依然是有价值的,这些能力还是会被需要的。


Q:人文教育学院为这种未来也许会出现的挑战,已经开始做准备了吗?


陈阳:实际上我刚提到的“五力模型”,这个就是我们刚刚提出来的。过去我们说人才培养,大都依据布鲁姆的目标分类,我们在知识层面教什么、在技能方面教什么,在态度、素养方面培养什么,但这一次我们就选择了新的方式,直接把能力提出来,我们说要训练审美力,那么审美力背后支持的课程是一系列的艺术课程,那么思考力背后是思维能力教育,比如我们的批判性思维与表达,领导力、游戏力我们都有一整套的课程来支持培养。


那么对针对每一门课程能力发展的支持,我们也会持续跟进评估,在学生入学第一年和以后每一年的关键节点,去评估他们能力发展的水平。所以当学生具备了这些能力后,知识性的东西反而被弱化了,知识变成促进他们能力发展的工具,ChatGPT也是一样。所以这些是我们在做的一些准备,我们相信这个做出来之后,我们的教学样态会有非常大、非常大的变化。



Q:您觉得,对于教师而言,如何在教育活动中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陈阳:师范生的培养特别强调“立德树人”,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是人、过程实现是人、落脚点依然是人。你用了影响力这个词很好,教师的影响力我把它概括为“自立立他、自利利他”。从专业性上要立得住,从利他性上,要有意识、有觉察、有意愿、有行动,慢慢有意识的调整,起码是有意识的引导。我并不是说老师就是道德完美的典范,但教师自身的提升确实是潜移默化的,最珍贵的影响力,也是教师这个职业对社会的重要使命。


赵微教授在人文教育学院曾经提过,大学要帮助学生实现三个阶段的变化——


学习:帮助学生找到专业学习的兴趣和价值,理解相关知识、掌握学习的能力;

成长:成长指的是在能力层面有服务社会的本领;行为层面要遵守基本的文明规范;思想层面要对自己负责、正直、有理想;

成熟:有独立的人格与反思精神,有担当,有奉献社会的价值追求。


人文教育学院目前围绕上面提到的这些目标设计了从教学到学生管理,再到行政支持服务的一整个体系来支持这些目标的达成,那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仅仅靠教师还是不够的,这个体系运行到现在,应该说初见成效,学生的变化很明显。


Q:“四季·人文”是人文的特色活动,诸如草坪音乐节、学术展演等每年都会吸引很多观众。通过这类教育实践活动,人文想要传递怎样的教育观念?


陈阳:我们说,教育是以人的培育为着眼点,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如何去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如何培养他们立足于实践的创新能力?2016年,人文教育学院开始基于真实情境、“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式学习 (Proiect- based learning,PBL) 探索,递进式地进行课程与非课程学习的编排,逐步设计5级进阶式项目教学活动。我们的设计就是去设计一个教学场景,形成一个教学机制,“让成长发生”!


在“四季人文”活动中,学生们彼此协作完成项目,进行跨年级的合作。这个活动我们已经举办了六年,每一届的学生展现出非常优异的创新、实践能力,受到行业教师和学术专家的一致好评,这对学生自我发展的自信心有了极大的提升。你提到了草坪音乐会,我们很重视艺术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前面我说过了,有美学素养、有审美能力是师范生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我甚至可以说是它也是一种高阶的道德追求。不过这个展开说又要说很久(笑)……


所以我们说落实“三全育人”,贯彻“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理念,真正要落地是一个极其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做了非常多的成体系的设计和努力,但还有很多的细节要持续不断的完善。应该说目前已经初见成效,我们已经在更好的路上,别急,我们不急不躁,守住初心,慢慢来……



Q:近几年来,许多年轻人好像都不再像几年前那样向往大厂,似乎都不太选择这条路了,而是选择走入一种平稳的、不太冒险的“躺平”式的生活。您如何看待这种趋向?


陈阳:这里首先需要界定下“躺平”,就是说我们怎样评价什么是“躺平”。我们假定,如果真的有许多年轻人,他们是基于我要参与这个社会变革让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生变得更好,如果他们有一丝一毫这样的想法,我们就不能把他们界定为“躺平”,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想法。


那么如果真的有大多数孩子是追求一种稳定的、可预期的、不会有太大变化的生活,其实是一种非常大的遗憾。它首先是教育的遗憾,最重要的是年轻人他们自己生命本身的遗憾。因为他们那么年轻,这一生还有那么多精彩的事情等着他们去创造、去改变,他们可以让自己有无限的可能。


我们经常听说一句话叫做“向死而生”,就是当你设想你生命结束的那一刻,你再回过头来看,你有那么多的可以实现的理想,你原来可以为社会带来那么多的赋能和改变。你可以活得更有价值,你可以更无所畏惧,但是你在那么年轻的时候,就选择了一个也许没有太多变化的生活。那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Q:您身上好像一直有一种由内而外的这种激情。您这种能量是从哪来的?


陈阳:其实我们今天一直在讨论一个问题,就是关于“生命”的这个问题,其实所有的想法都是这个逻辑的起点,就是我们必须要认真去思考生命的价值是什么。其实生命本身所有的经历,我们今天所有拥有的物质,甚至于我们做过的所有事情,到最后其实可能都是没什么意义的,但是你一定要为它赋予一个意义。


人文教育学院

儿童视觉艺术实验班


那么这个意义是什么呢?就是假定我们的生命来时,他是没有办法为他人贡献任何价值的,他需要别人对他的关照和照顾,需要对他的呵护和滋养。当你走时,如果你的生命能量是远高于你来时的能量的,你为更多的人创造了提升他们新生命品质的可能性,那么你这一生的生命就变得极其有价值。


人文教育学院

儿童视觉艺术实验班



我经常认为,我们生活中面临的所有的场景、所有的困难、所有的挑战与爱,都一种试炼,帮助我们去提纯和提升我们的生命品质。当你这样去想你的人生,那就好玩了、有趣了。如果你每一天遇到的所有问题,你都能在其中发现正向的价值,能转化为对你自己有利的东西,每一天就会变得很好。实际上,必须要找到这个,如果找不到,整个生命的过程就没有办法串成一条主线,使你不断地成长,使你成为更好的自己,所以从自我实现到自我超越,一定得要有一个主线串联起来。



Q:“自我超越”的想法,您是在什么时候找到的?


陈阳:自我超越这件事,实际上是在我遇到南京师范大学的滕守尧教授后,他给我的启发。他当时来人文,对人文所做的一些改革非常感兴趣,给予了我们很高的评价,当然也对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他当时提的时候,我完全脑子就是个跑锚的状态,我觉得我们完全没办法承接他这么高的期待。


后来我去送他去高铁站,他在临进站的时候就对我说:陈阳,我希望你明白几件事,第一件事是关于传统文化,在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里,仍然有非常多有价值的内容是可以提炼出来,来指导现在的儿童教育的;第二件事是我认为人文是我所期待的生态教育最有可能实现的地方,我走访过很多学校,很少见到像人文这样的团队,你们所做的改革创新非常有意思;第三件事就是我特别希望你知道,人生的终极目标不是自我实现,是自我超越。


那一刻我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也是从那一刻开始,我就开始不那么抗拒批评了,听到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意见不会让我觉得太过沮丧,有时甚至会让我觉得有点兴奋,因为它们让你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当然我也不一定都会认同(笑)。


Q:之前看到您的采访,提到您曾为学校办过一次晚会,而那是一次非常让人感动的晚会。当时是怎样的情形呢?


陈阳:应该是在我加入欧亚后工作的第五个年头,给我一个任务是要办一场晚会,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什么都没有的,没有人、没有资金也没有专业的团队,甚至没有一个具体的目标。但是“晚会”这个载体,它本身就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娱乐活动,它实际上承载了我们学校的理念,要将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艺术化的传达和呈现,去提炼出来。也许有人把民办学校、私立大学看作一种生意,但我看到的是它要成为一所百年名校的梦想,那个梦想可能刚刚在萌芽,但它又值得呵护,所以我把我看到的很多点点滴滴的细节,从建筑到绿化,从道路到人,把这些所有都编排进了一场晚会里面。


2023四季人文·学术季

学前教育专业展演


当时确实是给很多人带来了感动。可能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欲望,那么当这个想法被启发、被看见的时候,它确实能产生很大的情绪价值和力量。


Q:在您看来,您觉得真正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和幸福有关的,是什么?


陈阳:其实我们刚才提到的很多内容都提到了这个问题。在我看来,你的所有的想法能够得到尊重、你所想要创造改变的尝试能够得到支持,甚至于得到帮助,这个地方鼓励你勇敢地做自己、更支持你去做一些对他人有益的事,这就是幸福了。


学校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东仪路8号    


Copyright 2017 Xi'an Eurasia University , All Rights Reserved , 陕ICP备13005465-1